《关于推动北京市传感器产业创新发展工作方案》政策解读
政策文件: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关于印发《关于推动北京市传感器产业创新发展工作方案》的通知
一、政策背景
激发北京市在传感器技术研发、设计与制造、应用、成果转化及知识产权运营等领域的创新活力
突破一系列高端仪器和传感器产品
构建完备的产业生态体系
助力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
二、基本原则
注重原始创新
加强协同创新
坚持需求导向
推动示范应用
促进开放合作
三、主要目标
到2022年,建成5个协同创新平台和传感器产业发展基金,形成技术实现支撑体系。攻克科学仪器5个领域、10项以上关键核心技术,突破10种以上重点传感器产品。突破智慧城市5个领域、15种以上重点传感器产品,培养10家以上“专精特新”企业,形成企业培育服务体系。引进培育50家以上科学仪器和传感器优质企业。
到2025年,不断深化完善企业培育服务体系,建设高端仪器和传感器产品展示交易中心,引进和培育100家以上科学仪器和传感器优质企业,形成科学仪器和传感器产业集群。
到2030年,持续提升科学仪器和传感器产业价值链,打造2-3个国际知名品牌,实现仪器仪表和传感器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不断完善产业生态链。
四、重点任务
(一)2021-2022年:打造技术实现支撑体系,建立企业培育服务体系
1.围绕科学仪器和传感器创新体系建设,打造技术实现支撑体系
2.聚焦科学仪器和智慧城市应用场景,突破一批重点产品
(1)科学仪器领域,聚焦电子显微镜、质谱仪、光谱仪、色谱仪、波谱仪5个领域的科学仪器,突破一批科学仪器设备所需高端传感器产品,掌握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
(2)智慧城市领域
智慧水务(智能水表、智能管网、水质监测)
智慧交通(智慧地铁、智慧道路、智慧公交、智能检测)
治安防范
智能电网(智能电表、智能输配电、传输网维护)
自然环境监测(大气环境监测、水环境监测、海洋环境监测、地质环境监测)
3.瞄准企业孵化与培育,建设企业培育服务体系
(1)设立传感器产业发展基金
(2)完善重点企业培育生态
(二)2023-2025年:深化完善企业培育服务体系,加快形成传感器产业集群
(三)2026-2030年:持续提升价值链,不断完善生态链
1.持续提升价值链
2.不断完善生态链
五、保障措施
(一)建立推进机制
(二)加强统筹规划
(三)加大政策保障力度
(四)加大人才服务力度
(五)强化宣传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