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助力中小微企业走出数字焦虑?
来源: 2021-04-20 15:15:07
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1年要依靠创新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壮大新动能。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研究员钟瑛表示,当前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数字科技,在生产、运营、管理和营销等诸多环节的应用,实现企业以及产业层面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持续释放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正成为传统产业实现动力变革、效率变革和质量变革的重要抓手,也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和新引擎。
钟瑛在基层调研时发现,国内众多中小微企业由于受限于数字技术、资金储备、战略认知等多方面因素影响,面临数字焦虑和数字化“转型找死、不转等死”的两难困境。此外,目前市场上提供的科技平台多是通用型解决方案,无法满足企业、行业的个性化、一体化需求。
具体而言,钟瑛表示,一方面,中小微企业信息化、专业化程度较低,数字化专业人才短缺,核心数字技术供给不足,数据采集率低、产业链协同难,难以依靠自身实力实现数字化转型;另一方面,一些传统企业数字转型思路不清,缺乏战略认知。
如何加快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进程?钟瑛委员表示,在产业数字化推进过程中,应以科技为基础,以共建为理念,坚持“融合+创新”一体化推进思路,加速构建线上线下无界融合全新产业生态体系,切实推动科技与实体产业深度融合。
为此,钟瑛建议:
一是着力强化科技平台支撑,将行业数字化平台从单个企业自我建设向行业共同建设转变,通过数字技术整合产品和服务提供者并促成行业企业间交易协作和适度竞争,加速形成企业数字合力并共同创造价值。同时以科技平台为依托,探索创新,形成基于数据、专利知识等无形资产的虚拟产业园区、虚拟产业集群等新产业载体,切实发挥这些产业载体集聚融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要素的优势作用。
二是着力强化产业生态融合共生,应加速传统企业与数字科技企业跨界融合实现共生共赢,构建线上线下融合共生的全新产业生态体系,通过数字化连接建立起线上线下无缝衔接的商业生态,基于各种平台业务数据实时共享提高产业链不同环节的响应速度,在催生新商业模式的同时为优化产业结构提供良好生态环境。
三是着力强化政府精准施策。随着数字经济正在由起步阶段步入深化阶段,政府在政策措施制定及服务方面也应该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政府通过为传统企业与新兴科技企业搭建线上线下于一体的新型撮合平台,帮助本地企业解决数字化转型中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问题。同时基于数据实现精准撮合对接,加大政府方面产业数据开放力度,与数字科技企业合作利用多维度产业政务数据,精准了解产业发展痛点,进而为产业转型提供招商精准对接、资金精准对接、企业精准对接,以此提升政策服务效率。
钟瑛在基层调研时发现,国内众多中小微企业由于受限于数字技术、资金储备、战略认知等多方面因素影响,面临数字焦虑和数字化“转型找死、不转等死”的两难困境。此外,目前市场上提供的科技平台多是通用型解决方案,无法满足企业、行业的个性化、一体化需求。
具体而言,钟瑛表示,一方面,中小微企业信息化、专业化程度较低,数字化专业人才短缺,核心数字技术供给不足,数据采集率低、产业链协同难,难以依靠自身实力实现数字化转型;另一方面,一些传统企业数字转型思路不清,缺乏战略认知。
如何加快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进程?钟瑛委员表示,在产业数字化推进过程中,应以科技为基础,以共建为理念,坚持“融合+创新”一体化推进思路,加速构建线上线下无界融合全新产业生态体系,切实推动科技与实体产业深度融合。
为此,钟瑛建议:
一是着力强化科技平台支撑,将行业数字化平台从单个企业自我建设向行业共同建设转变,通过数字技术整合产品和服务提供者并促成行业企业间交易协作和适度竞争,加速形成企业数字合力并共同创造价值。同时以科技平台为依托,探索创新,形成基于数据、专利知识等无形资产的虚拟产业园区、虚拟产业集群等新产业载体,切实发挥这些产业载体集聚融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要素的优势作用。
二是着力强化产业生态融合共生,应加速传统企业与数字科技企业跨界融合实现共生共赢,构建线上线下融合共生的全新产业生态体系,通过数字化连接建立起线上线下无缝衔接的商业生态,基于各种平台业务数据实时共享提高产业链不同环节的响应速度,在催生新商业模式的同时为优化产业结构提供良好生态环境。
三是着力强化政府精准施策。随着数字经济正在由起步阶段步入深化阶段,政府在政策措施制定及服务方面也应该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政府通过为传统企业与新兴科技企业搭建线上线下于一体的新型撮合平台,帮助本地企业解决数字化转型中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问题。同时基于数据实现精准撮合对接,加大政府方面产业数据开放力度,与数字科技企业合作利用多维度产业政务数据,精准了解产业发展痛点,进而为产业转型提供招商精准对接、资金精准对接、企业精准对接,以此提升政策服务效率。
« 上一篇: 如何看科技服务业未来发展前景? « 下一篇: 中小企业的知识产权困境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