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相马”为“赛马”,创新创业大赛助力中小微企业脱颖而出
变“相马”为“赛马”,变“奖励”为“后补助”,通过大赛平台,让“硬科技”“好苗子”中小微企业脱颖而出、快速成长。近年来,山东省科技厅积极承办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山东赛区比赛,实施中小微企业创新竞技行动计划,创新科技项目遴选机制,打造出山东特色科技项目计划管理模式。
从小微企业到上市 大赛助推企业快速成长
“从2019年到2021年,我们已连续三年参加创新竞技大赛。最近一年,我们还成功入围全国总决赛‘创新创业50强’。” 日前,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山东赛区)十周年暨山东省中小微企业创新竞技行动计划五周年座谈会上,山东阅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行政总监王青雷分享了企业的参赛经历。
刚刚过去的2021年,第十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山东赛区暨2021年“建行创业者港湾”山东省中小微企业创新竞技行动计划圆满收官。大赛自7月13日启动,历时4个月时间,共有1013个企业和78个团队参加比赛,最终有177个企业和团队获胜,48家企业获得推荐参加全国赛,15家企业获得国赛优秀企业。
王青雷说,阅芯科技连续参赛三年,企业在产品研发、市场竞争、知名度提升上都受益良多。“企业的营收从2019年的1000万,到2020年的2000万,再到2021年的5000万,经济效益在一步一个台阶发展,目前已有很多创投公司在咨询我们的融资情况。”
同样受益于创新创业大赛的还有山东奥扬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白江坤告诉记者,大赛给奥扬科技最大的帮助,就是让公司的创新更具体系化、更聚焦、更专业。彼时,还是中小企业的奥扬科技在参赛过程中,既收获了风投机构的建议和专家辅导,又收获了资金支持。
“我们是2017年参加的山东赛区比赛,2017年后,企业营收大幅增长,从几千万元规模的中小企业,到营收迅速超过两亿元,目前企业已经进入上市阶段。” 白江坤说。
科技增信提升信用等级 助力企业破解融资难
山东赛区专家评委之一、山东建筑大学教授刁乃仁介绍,本届大赛参赛企业来自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等7个领域。“获奖企业具有科技含量高、创新能力强、研发投入占比高等特点,但同时,这些企业也缺乏市场竞争力和抵御风险能力,尤其需要大赛各方给予助推和支持。” 刁乃仁说。
“中小微企业信用度低,抵押难,作为风投机构,我们受省科技厅邀请参与创新竞技行动计划,通过综合评估企业的研发技术团队和创新创业要素,直接向意向企业递出意向卡。”山东红桥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李田介绍。
李田说,2017年,他们在参赛企业向山东奥福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地处橄榄枝,2019年企业就在科创板成功上市,成为了德州市首家、全省第4家科创板上市公司。“对于双创型企业,我们不仅可以在初期提供资金支持,还可以在企业发展、上市、资本运作阶段提供相关帮助。”
作为大赛冠名方,建设银行山东省分行针对初创型科技企业轻资产、贷款额度低等问题,创新信用评价体系,通过科技增信提升企业信用等级。建行山东分行普惠部总经理张宇介绍,建行根据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数据,通过大数据技术实现知识产权在金融领域的“信用化”和“数字化”,使得初创企业凭借专利也可以获得真金白银,破解融资难题。
遴选科技型中小企业 数量质量实现“双提升”
山东省科技厅高新处副处长韩绍华介绍,2013年以来,山东赛区共有9104家企业和团队报名参赛,其中科技型中小企业3680家,高新技术企业2916家;有456家企业参加全国总决赛,获得国家赛奖励1100万元;有3002家企业和团队获得省财政补助经费3.01亿元;举办各类培训活动418场,培训企业和团队人员约37.8万人;邀请创投机构419家、创投专家632人、技术专家556人参与赛事评审;参赛企业共获得银行授信支持35.6亿元,投资机构投资30.6亿元。
“变‘相马’为‘赛马’,变‘奖励’为‘科技项目后补助’,通过大赛平台,创新科技项目遴选机制,打造出山东特色科技项目计划管理模式,让‘硬科技’‘好苗子’中小微企业脱颖而出、快速成长,持续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韩绍华表示。
据统计,2017-2019年三年间参加比赛的6363家企业中,有1548家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山东奥福环保等部分优秀企业成功上市。通过大赛平台,更多科技型中小企业获得了金融机构的支持,中小微企业创新活力和动力得到不断提升。
韩绍华表示,当前,山东省科技型中小企业量质“双提升”的发展趋势愈发明显。2021年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信息库山东省入库企业达2.8万家,较上年增长59%。科技型中小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覆盖率达31.1%,数量较上年提升80.5%。2020年全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实现销售收入5302亿元,同比增长63.3%;实现利润总额201.3亿元,同比增长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