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纳米相的铝-镁-硅系合金线的制备方法
- 申请号:CN201610065942.7
-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 公开(公开)号:CN105568189A
- 公开(公开)日:2016.05.11
- 法律状态:实质审查的生效
- 出售价格: 面议 立即咨询
专利详情
| 专利名称 | 一种含纳米相的铝-镁-硅系合金线的制备方法 | ||
| 申请号 | CN201610065942.7 | 专利类型 | 发明专利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68189A | 公开(授权)日 | 2016.05.11 |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 发明(设计)人 | 王强;侯嘉鹏;张哲峰 |
| 主分类号 | C22F1/047(2006.01)I | IPC主分类号 | C22F1/047(2006.01)I;H01B13/00(2006.01)I;H01B1/02(2006.01)I |
| 专利有效期 | 一种含纳米相的铝-镁-硅系合金线的制备方法 至一种含纳米相的铝-镁-硅系合金线的制备方法 | 法律状态 | 实质审查的生效 |
| 说明书摘要 | 一种含纳米相的铝-镁-硅系合金线的制备方法,属合金材料技术领域,方法为将铝-镁-硅合金棒材,固溶处理后轧制;进行人工时效热处理,拉丝后热处理得成品;其中,固溶处理:在400~500℃范围内梯度升温,每个梯度保温3~15分钟,在500~580℃固溶处理,保温0.5~8.0小时,立即冷水淬火;时效处理:进行理论计算,确定纳米沉淀相颗粒的尺寸范围,再在100~160℃范围内,梯度升温,每个梯度保温5~10分钟,在160~190℃范围内人工时效热处理,保温0.5~6小时,立即冷水淬火。本发明的含纳米相的铝-镁-硅系合金线强度和导电率同步提升;能耗显著降低同时可靠性提高;本发明固溶处理+时效处理,操作简单,新增工艺环节的成本低而效果显著。 | ||
交易流程
-
01
选取所需
专利 -
02
确认专利
可交易 - 03 签订合同
- 04 上报材料
-
05
确认变更
成功 - 06 支付尾款
- 07 交付证书
过户资料
平台保障
1、源头对接,价格透明
2、平台验证,实名审核
3、合同监控,代办手续
4、专员跟进,交易保障
- 用户留言
暂时还没有用户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