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管谐振腔量子阱红外探测器
- 申请号:CN201510145512.1
-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 公开(公开)号:CN104733562A
- 公开(公开)日:2015.06.24
- 法律状态:实质审查的生效
- 出售价格: 面议 立即咨询
专利详情
| 专利名称 | 微管谐振腔量子阱红外探测器 | ||
| 申请号 | CN201510145512.1 | 专利类型 | 发明专利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33562A | 公开(授权)日 | 2015.06.24 |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 发明(设计)人 | 陆卫;王晗;甄红楼;梅永丰;黄高山;李宁;陈效双;景友亮;李梁;李梦瑶 |
| 主分类号 | H01L31/101(2006.01)I | IPC主分类号 | H01L31/101(2006.01)I;H01L31/0304(2006.01)I |
| 专利有效期 | 微管谐振腔量子阱红外探测器 至微管谐振腔量子阱红外探测器 | 法律状态 | 实质审查的生效 |
| 说明书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管谐振腔量子阱红外探测器,自下而上依次包括:衬底、缓冲层、牺牲层、金属下电极、金属上电极、螺旋管状的功能薄膜层,其中,螺旋管状功能薄膜层由应力层、下电极层、腐蚀阻挡层、量子阱层、减薄层组成。本发明将量子阱内嵌在微管的管壁中,利用谐振腔的共振原理,将入射光限制在管壁中并沿其传播从而被量子阱吸收。本发明的优点:一、光耦合能力强,能够将入射光限制在管壁中形成共振增强,从而提高量子阱的吸收,改善器件灵敏度和量子效率;二、更宽的探测视角,微管的螺旋结构能够接受180o方向内入射光;三、微管的直径可调性,便于用户设计,简单的腐蚀即可获得不同直径微管以满足器件不同探测波长需求。 | ||
交易流程
-
01
选取所需
专利 -
02
确认专利
可交易 - 03 签订合同
- 04 上报材料
-
05
确认变更
成功 - 06 支付尾款
- 07 交付证书
过户资料
平台保障
1、源头对接,价格透明
2、平台验证,实名审核
3、合同监控,代办手续
4、专员跟进,交易保障
- 用户留言
暂时还没有用户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