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红外光强吸收多硫金属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申请号:CN201310441992.7
-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 公开(公开)号:CN103483391A
- 公开(公开)日:2014.01.01
- 法律状态:实质审查的生效
- 出售价格: 面议 立即咨询
专利详情
| 专利名称 | 近红外光强吸收多硫金属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
| 申请号 | CN201310441992.7 | 专利类型 | 发明专利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83391A | 公开(授权)日 | 2014.01.01 |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 发明(设计)人 | 王植源;刘波;乔文强 |
| 主分类号 | C07F15/04(2006.01)I | IPC主分类号 | C07F15/04(2006.01)I;C07F19/00(2006.01)I;C07F15/00(2006.01)I;C07D495/04(2006.01)I;G02B5/22(2006.01)I;G02B1/04(2006.01)I |
| 专利有效期 | 近红外光强吸收多硫金属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至近红外光强吸收多硫金属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法律状态 | 实质审查的生效 |
| 说明书摘要 | 近红外光强吸收多硫金属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属于近红外吸收材料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近红外吸收材料毒性高,制备繁琐,稳定性差,光谱不易调节,很难实现可见光谱区无吸收或弱吸收,近红外光谱区强吸收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多硫金属配合物,结构如式I所示,式I中,R1,R2,R3,R4相同或不同,分别为烷基或烷氧基;M为过渡态金属;n为0或1;L1和L2相同或不同,分别为含磷族的辅助配体。本发明的多硫金属配合物具有较好的光化学稳定性、热稳定性及溶解性,在近红外吸收波长可调且具有较强的吸收,而在可见光区吸收极其微弱,通过化学氧化及电化学处理后,可对配合物的近红外吸收波长及吸光系数进行原位调节。 | ||
交易流程
-
01
选取所需
专利 -
02
确认专利
可交易 - 03 签订合同
- 04 上报材料
-
05
确认变更
成功 - 06 支付尾款
- 07 交付证书
过户资料
平台保障
1、源头对接,价格透明
2、平台验证,实名审核
3、合同监控,代办手续
4、专员跟进,交易保障
- 用户留言
暂时还没有用户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