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种防止栉江珧幼虫漂浮粘连的化学方法
- 申请号:CN201010538133.6
-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 公开(公开)号:CN102077786A
- 公开(公开)日:2011.06.01
- 法律状态:实质审查的生效
- 出售价格: 面议 立即咨询
专利详情
专利名称 | 一种防止栉江珧幼虫漂浮粘连的化学方法 | ||
申请号 | CN201010538133.6 | 专利类型 | 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77786A | 公开(授权)日 | 2011.06.01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 发明(设计)人 | 张涛;邱天龙;杨红生;潘洋;班绍君;周毅;张立斌 |
主分类号 | A01K61/00(2006.01)I | IPC主分类号 | A01K61/00(2006.01)I |
专利有效期 | 一种防止栉江珧幼虫漂浮粘连的化学方法 至一种防止栉江珧幼虫漂浮粘连的化学方法 | 法律状态 | 实质审查的生效 |
说明书摘要 |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中双壳贝类苗种生产,具体为一种防止栉江珧幼虫漂浮粘连的化学方法,解决幼虫漂浮粘连问题。本发明通过对栉江珧幼虫使用无毒的表面活性剂烷基糖苷(APG)进行一段时间的处理,从而改变幼虫外壳的表面活性,防止幼虫漂浮粘连。栉江珧受精卵经20~30小时后(25℃)发育至D型幼虫时期,48小时后待外壳强度增高即可使用APG进行处理。使用时,将APG原液与海水按照(1~2)∶50000(或体积20~40ppm)比例混匀,然后将富集的幼虫放入300目筛绢中,用该溶液冲洗15~20分钟,再以新鲜海水冲洗数遍后入水,幼虫即不再出现漂浮粘连现象,此方法处理过的幼虫漂浮粘连可减少92%~99%,幼虫成活率可保持在96%以上。 |
交易流程
-
01
选取所需
专利 -
02
确认专利
可交易 - 03 签订合同
- 04 上报材料
-
05
确认变更
成功 - 06 支付尾款
- 07 交付证书
过户资料
平台保障
1、源头对接,价格透明
2、平台验证,实名审核
3、合同监控,代办手续
4、专员跟进,交易保障
- 用户留言
暂时还没有用户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