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互连结构及金属层间通孔和互连金属线的形成方法
- 申请号:CN201010501703.4
-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 公开(公开)号:CN102446811A
- 公开(公开)日:2012.05.09
- 法律状态:实质审查的生效
- 出售价格: 面议 立即咨询
专利详情
| 专利名称 | 金属互连结构及金属层间通孔和互连金属线的形成方法 | ||
| 申请号 | CN201010501703.4 | 专利类型 | 发明专利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46811A | 公开(授权)日 | 2012.05.09 |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 发明(设计)人 | 赵超 |
| 主分类号 | H01L21/768(2006.01)I | IPC主分类号 | H01L21/768(2006.01)I;H01L23/528(2006.01)I |
| 专利有效期 | 金属互连结构及金属层间通孔和互连金属线的形成方法 至金属互连结构及金属层间通孔和互连金属线的形成方法 | 法律状态 | 实质审查的生效 |
| 说明书摘要 | 一种金属层间通孔的形成方法,包括:在第一介质层和第一金属层上形成种晶层,所述第一金属层嵌于所述第一介质层中;在所述种晶层上形成掩膜图形,所述掩膜图形暴露部分所述种晶层,暴露的所述种晶层覆盖部分所述第一金属层;在暴露的所述种晶层上生长第二金属层;去除所述掩膜图形和承载所述掩膜图形的所述种晶层,以暴露所述第二金属层的侧壁、部分所述第一金属层和所述第一介质层;在所述侧壁、部分所述第一金属层和所述第一介质层上形成阻挡层。以及,一种互连金属线的形成方法,均可减少孔洞的产生。一种金属互连结构,所述金属互连结构包括接触塞、通孔和互连金属线,所述通孔形成于所述互连金属线、所述金属栅极和/或所述接触塞上。 | ||
交易流程
-
01
选取所需
专利 -
02
确认专利
可交易 - 03 签订合同
- 04 上报材料
-
05
确认变更
成功 - 06 支付尾款
- 07 交付证书
过户资料
平台保障
1、源头对接,价格透明
2、平台验证,实名审核
3、合同监控,代办手续
4、专员跟进,交易保障
- 用户留言
暂时还没有用户留言